55世纪官方网站|55世纪官方网站
55世纪官方网站2023-08-10

55世纪官方网站

多元支付不是要取代现金******

  姚 进

  近日,一则“大额纸币会逐渐退出市场流通” 的传言引起涟漪,甚至有观点认为此举 是为了推广数字人民币。显而易见,这 是一种误读。人民币现金是国家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研发不是为了取代现金,而是为了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在可预见 的将来,现金仍将长期存在。

  由于纸币在流通过程中会逐渐老化 ,变脏变旧,这种“脏污”类型 的纸币,属于不宜流通人民币。为进一步提升流通中人民币质量 ,2022年8月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新版《不宜流通人民币 纸币》(JR/T0153-2022)金融行业标准,对脏污指标评价标准进行了提升 。目前对一些纸币 的回收,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 ,确保公众用上“放心钱”“干净钱” 。

  近年来,随着第三方支付手段 的普及,购物、用餐、加油 、买票等诸多场景的现金支付已逐渐被手机扫码取代。移动支付 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 ,也改变了大家的支付习惯 。有人说 ,现在出门不带现金不要紧,忘带手机则“寸步难行”;有商家说,使用现金成本较高 ,需要花时间去清点和保管 ,而且有安全上 的顾虑;甚至有观点认为 ,既然移动支付 是大势所趋,那么整顿拒收现金就是多此一举。

  这些观点看似有一定道理 ,实则不然。人民币是我国 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 的支付手段。现实中,部分商家或公共服务机构拒收现金的行为 ,不仅剥夺了消费者 的支付选择权,也损害了人民币 的法定货币尊严 ,更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 的市场环境。

  现金在保障公众支付权利公平、在重大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稳定公众支付需求等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对老年人来说 ,拒收现金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早在2018年 ,监管部门就曾明确鼓励多元化支付方式发展,整治拒收现金行为 。2020年12月 ,央行就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有关事项发布专项公告,重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 。可见 ,不论是什么原因 ,都不能成为拒收现金 的理由 。

  目前,我国已形成现金、银行卡、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并存 的多样化支付工具体系 ,同时数字人民币研发和试点工作正在稳妥推进中。不同的支付工具各有优势,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市场主体 的支付需求。鼓励多元化支付不等于对现金说“不” ,而 是应该将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交给消费者 。既要肯定多元化支付 的意义 ,加强对各类支付结算方式 的推广 ,也要充分尊重公众支付结算习惯 ,包括使用现金支付 的习惯 。

  需要强调 的是,数字人民币作为百姓日常消费支付手段的补充,不是为了取代现金,二者将长期共存。对于一些人担心的数字人民币会侵犯个人隐私问题 ,应该看到,数字人民币作为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 ,会充分尊重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 ,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风险防范。在实物现钞依然发行 的前提下,公众仍然可获得实物现钞所提供的完全匿名性,不会因数字人民币的发行而受影响。

相知“冰雪”中 ,习近平成就中外互动的另一种叙事******

  (近观中国·冬奥)相知“冰雪”中 ,习近平成就中外互动的另一种叙事

  中新社北京2月2日电 题 :相知“冰雪”中 ,习近平成就中外互动 的另一种叙事

  作者 钟三屏

  “啪!”

  伴随着清脆 的声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执 的冰球落向冰面 。天津体育馆内 ,两国青少年冰球友谊赛正式开球 ,热情 的观众掀起涌动的人浪。

  2018年,这个中俄元首互动的画面 ,成为两国之间友好交往 的经典缩影 ,也书写下习近平以冰雪运动会友 的又一个动人故事 。

  伴随着北京冬奥会 的脚步渐行渐近,细心 的人们发现,冰雪运动早已走进中国最高领导人 的外事日程表,被习近平频频带到外交场合 。以冰雪运动会友,正在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道别样风景 ,也展现出中外互动的另一种叙事 。

  作为首位出席境外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开幕式的中国元首 ,习近平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现场 ,给世界带来不一样的中国形象。

  在冰雪运动营造 的友好氛围下,索契冬奥会的主火炬尚未点燃,多边外交舞台已经热闹非凡 。习近平短短43个小时里出席了12场活动 ,既包括元首会晤等双边活动,又有出席开幕式、参加招待会等多边互动,还有接受俄罗斯媒体专访等公共外交日程 。有评论指出,以冰雪运动为媒 ,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国际多边舞台上,与各国共同谱写出梦想交织共鸣 的动人乐章。

  冰雪运动,不仅 是中国在多边外交场合广聚朋友的“共同语言” ,更是在双边交往中深化友谊 的“金钥匙”。

  习近平在2017年访问芬兰时,于芬兰总统尼尼斯托举行 的欢迎宴会上,获赠中芬两国冰雪运动员送上 的运动衣 ,两国元首商定将2019年定为中芬冬季运动年 。

  2019年,在尼尼斯托总统访华时,为衬托冬季运动主题 ,北京的人民大会堂西大厅被冰雪元素装扮一新,中国 的大熊猫和芬兰的驯鹿在银装素裹背景下相映成趣。

  一来一往之间,中芬冬季运动年正式开启 ,两国人文交流再添“冰雪元素” 。

  随着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这种相知于“冰雪”之中 的独特叙事,也在向人们讲述着中国 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

  正如习近平亲自录制视频助力北京申办冬奥时所言,“2022年冬奥会在中国举办,将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带动中国13亿多人关心、热爱 、参与冰雪运动 ,让中国人民再次有机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贡献 。”

  由此,外界不难读出,这种“价值观”以“人”为尺度,这种“世界观”以“相知”为底色 。

  北京冬奥申办成功后,习近平2017年专程到访瑞士洛桑 的国际奥委会总部 。在拥有上万件展品的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陪同习近平参观并全程讲解 。习近平则代表中国向国际奥委会送上苏绣《仕女蹴鞠图》 ,并向巴赫介绍中国古代“足球” 。在浓缩着历史的博物馆 ,中外文明交流相知 的一幕 ,恰与奥林匹克精神彼此映照。

  在中外互动中,北京冬奥会不只向外界讲述“高大上”的故事 。借助“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的东风 ,家门口 的滑雪场、身边的志愿者、孩子们的滑冰课 ,勾勒出中国百姓日常生活 的生动图景,更立体的中国形象在世界得到呈现。

  “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不仅可以增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也给世界展现了阳光 、富强 、开放 、充满希望 的国家形象。”今年伊始 ,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冬奥筹备工作时有感而发 ,“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

  2008年的北京 ,在全球40多亿电视观众 的注目下 ,中国以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刷新世界 的“中国印象” 。2022年 ,透过北京冬奥会的窗口 ,正不断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的中国将如何与外界互动 ,人们同样期待 。

  在“冰雪”中相知 ,中外互动 的另一种叙事 ,已经悄然展开。(完)(图片素材来源:新华社、中新社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网)

出品人:陈陆军

总策划:王晓晖

监制 :张红、夏宇华

策划:郭金超

统筹 :梁晓辉 、王凯

主笔 :黄钰钦

视觉|编辑 :张舰元 、李雪瑶、马学玲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官方网站地图